小麦白粉病已知抗性基因的效应及评价

被引:13
作者
李隆业
黄元江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5-1988年间,分别用四川各地的小麦白粉菌混合菌体株种在含有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上,鉴定其幼苗期及成株期的抗白粉病性能。据测知:Pm4a、Pm4b、Pm2x抗性基因在四川是高效的。Pm2+Pm6基因组合虽然有效,但品种间可能由于遗传背景不同,表型的发病轻重出现差异。M1d+Pm2基因组合有效,控制抗性较为稳定。Pm2抗性基因一般有效,也有品种表现中感。Pm8基因在四川的有效性已大力减低,但若导入Pm4或Pm2x等其他有效基因,构成新的基因组合,仍具有高效性。含有“XBD”基因的我国新疆小白冬麦,不同年度间表现免疫或中抗。含有其他已知抗性基因(Pm1、3、5、6、7、9、Mli)的品种,各年间均表现高感或中感。试验中还测定了贵白61号等白粉苗株的毒性,该菌株具有能克服Pm4a和Pm4b,但不能吏服“XBD”抗性基因的毒性基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白粉菌的联合致病性分析 [J].
王锡锋 ;
何家泌 .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02) :45-49
[2]   贵阳小麦白粉病菌毒力上升 [J].
李永顺 ;
陈俊 .
植物保护, 1988, (01) :27-27
[3]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J].
司权民 ;
张新心 ;
段霞渝 ;
盛宝钦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5) :64-70
[4]   安徽省小麦白粉菌毒性频率分析 [J].
朱建祥 ;
季伯衡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6, (01) :59-68
[5]   四川省小麦白粉病菌毒力监测结果和实用意义 [J].
李隆业 ;
华世贞 ;
刘庆华 ;
石遂兴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5, (04) :57-64
[6]   白免3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 [J].
姚景侠 ;
杨芳彬 ;
赵毓美 .
作物学报, 1982, (03) :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