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下丘脑某些部位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变化

被引:12
作者
张荣宝
陈庚新
机构
[1] 浙江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组
[2] 浙江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组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心电变化; 家兔; 缺血性; 下丘脑; 间脑; 次强刺激; 心肌缺血; 室性早搏; 心电图变化; 丘脑背内侧核; S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以两支尖端裸露约0.5—0.8毫米的绝缘不锈钢针同时通电刺激麻醉家兔的右侧下丘脑背内侧核与视径两部位,方波刺激参数为波宽0.2毫秒、频率每秒50次,强度分为两级,弱刺激0.8—1.6毫安,强刺激4—8毫安,每次刺激5分钟,间隔1—3分钟,经5—8次刺激(多数为2次弱刺激、3次强刺激)后可以获得较持久而稳定的以 ST段压低为主要特征的缺血性心电波形。(2)在42例急性实验中,32例经一次弱刺激5分钟后即表现明显的心电图变化,其中15例呈明显 ST 段压低,7例 ST 段抬高,5例先表现 T 波倒置或变平,3例先表现 T 波增高。随着刺激次数增多与强度增强,最后均出现持久而稳定的 ST 段压低。 (3)切断脊髓使 ST 段压低与 T 波倒置的程度减轻,切断迷走神经见 T 波倒置加深。(4)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与注射菊花液等能改善 ST 段压低的程度,故这种缺血性心电变化可用作测试抗心绞痛药物的一种动物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