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出血性肠炎模型的建立及对局部型施瓦茨曼现象主要发生机理的认识

被引:3
作者
任世光
陈忻
马兰
祝寿河
机构
[1] 北京友谊医院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肠炎; 节段性; 生理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递体; 施瓦茨曼现象; 微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 内毒素; 家兔; 淤血; 静脉注射; 发生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实验证实了祝寿河首先提出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微循环障碍发病学说。在实验中,把内毒素注入家兔肠壁内24小时后,静脉注入内毒素,可复制成与人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理改变相近似的节段性肠淤血、水肿、出血以致坏死的模型。将内毒素改成去甲肾上腺素,也同样可激发上述节段性改变。若先给酚妥拉明再给去甲肾上腺素,则可阻止其出现。提示:(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内毒素局部型施瓦茨曼反应有关。(2)内毒素所致的小血管α-受体反应性增加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7+268 +2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Chany C,et al. Pediatrics . 1982
[2]  
Goidfiger D. Transfusion . 1977
[3]  
Goto Y,et al. Circulatory Shock . 1981
[4]  
Kilpatrick-Smith L,et al. Circulatory Shock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