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从江县疟疾局部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8
作者
盛慧锋 [1 ]
郑香 [1 ]
施文琦 [1 ]
徐建军 [2 ]
蒋伟康 [1 ]
王多全 [1 ]
汤林华 [1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2]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疟疾; 暴发; 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1.3 [疟疾];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为确定2006年7月贵州省从江县局部疟疾暴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疟疾暴发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495名常住居民采集滤纸干血滴,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人群抗体水平。对其中423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年内疟史、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蚊帐使用情况、露宿习惯等。收集乡卫生院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资料,分析发热病人就医行为。复查上报的42例疟疾病例阳性血片和同期普查的部分阴性血片。按蚊调查仅做半通宵人饵诱捕和人、牛房密度调查,分析该地传播媒介组成和叮人率等。结果42张阳性血片经复查确定12张阳性均为间日疟原虫,18d的疟疾罹患率为2.1%(16/753,包括4例临床诊断病例)。居民平均荧光抗体阳性率为8.7%(43/495),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20.6,总的GMRT为10.6,其中5岁以下组抗体阳性率为7.5%(3/40),阳性GMRT为25.1。发热病人就诊率为81.3%(118/145),平均发热后3.9d就诊。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25.5%(108/423),文盲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为17.1%、29.2%和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蚊帐使用率平均为31.0%(131/423),露宿率平均为40.7%(172/423)。2004和2005年休根治疗率分别为68.2%(15/22)和48.3%(14/29)。当地传疟媒介除中华按蚊外还存在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房帐内捕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叮人率分别为0.0566和0.0755。结论当地存在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因灾后居民居住条件简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且有露宿习惯,疟疾病例的发现和治疗均不及时等,是促成了该起疟疾暴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M].《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编委会编著;周祖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  
疟疾防治手册.[M].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3]   人类和微小按蚊行为及其与疟疾传播的关系 [J].
许建卫 ;
杨煌 ;
顾云安 ;
马信文 ;
杨学文 ;
汪丽波 ;
刘行知 ;
龙思伟 ;
杨宗强 ;
杨继青 ;
杨国灿 ;
杨太专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 (02) :98-100
[4]   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影响闽南疟疾流行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J].
张山鹰 ;
许龙善 ;
吴金俊 ;
李莉沙 ;
李清山 ;
连真忠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0, (04) :9-11
[5]   海南省10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疟疾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研究 [J].
陈文江 ;
吴开琛 ;
蓝昌雄 ;
蔡贤铮 ;
顾政诚 ;
汤林华 ;
唐铣 ;
庞学坚 ;
司有忠 ;
林世干 ;
何贻基 ;
盛慧锋 ;
杜建伟 ;
王光泽 ;
曾林海 ;
蔡祖芳 ;
邓达 .
海南医学, 1996, (04) :213-215+276
[6]   海南省当前微小按蚊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的研究 [J].
吴开琛 ;
陈文江 ;
王志光 ;
蔡贤铮 ;
邓达 ;
胡隆坤 ;
刘之友 ;
朱卫国 ;
关德海 ;
蒋伟康 ;
陈国志 ;
唐志健 ;
李善干 ;
马诚 ;
黄海华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02) :42-45
[7]   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的定量研究 [J].
柳朝藩 ;
钱会霖 ;
顾政诚 ;
潘嘉云 ;
郑香 ;
彭泽忠 .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6, (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