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合作——中日俄石油管线争端的案例研究

被引:11
作者
徐斌 [1 ,2 ]
黄少卿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
[3]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关键词
双边博弈; 多边合作; 俄中日石油管线争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6.22 [石油、天然气工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作者试图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剖析中日俄石油管线争端案例,借此建立一个国家间能源交易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国家间能源博弈要实现"合作解",分别可以依托双边机制、多边机制和第三方机制。中俄有关东北亚石油管线的建设项目长期陷入僵局的根源在于两国的双边博弈缺乏稳定解,这不但与日本介入这一外部因素有关,也与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等因素密不可分,从而使"重复博弈"和"质押"等双边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在当前国际社会缺乏强制性第三方机制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保障中俄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在完善双边机制作用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参与建设和完善各类多边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4+160 +16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现状、动因和前景 [J].
夏义善 .
当代石油石化, 2007, (05) :11-14+49
[2]   民间商会的集体行动机制——对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打火机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分析 [J].
黄少卿 ;
余晖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4) :66-73
[3]   从中俄输油管道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J].
陆南泉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5, (01) :81-83
[4]   影响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J].
李福川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5, (01) :84-85
[5]   中俄石油管道铺设受阻的症结及启示 [J].
李敏伦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4, (09) :7-9
[6]   透视中俄石油管道“路线图”风波 [J].
冯春萍 .
世界地理研究, 2004, (01) :22-28+15
[8]  
俄罗斯能源外交[M]. 人民出版社 , (俄罗斯) 日兹宁, 2006
[9]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 商务印书馆[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 2002
[10]  
博弈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朱·弗登博格(DrewFudenberg),(法)让·梯若尔(JeanTirole)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