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扩散机制

被引:23
作者
张小东 [1 ]
刘炎昊 [1 ]
桑树勋 [2 ]
刘浩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高煤级煤储层; 沁水盆地; 孔隙结构; 扩散模式; 动态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研究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排采中气体的扩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对不同煤级煤的孔隙进行了观测和测试.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和扩散理论,探讨了沁水盆地无烟煤储层煤层气排采的不同阶段气体扩散模式的动态演化.研究表明,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孔隙内气体的扩散模式是动态变化的:相同排采阶段,同一孔径范围内的孔隙的扩散方式因压降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排采阶段,同一孔隙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气体扩散模式.对于无烟煤储层,Knudsen型扩散很弱,过渡型扩散贯穿于排采的整个过程.Fick型扩散主要发生排采初期,在排采末期主要出现在距离井筒较远地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层条件下基于纳米级孔隙的煤层气扩散特征 [J].
闫宝珍 ;
王延斌 ;
倪小明 .
煤炭学报, 2008, (06) :657-660
[2]   煤表面与CH4,CO2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J].
降文萍 ;
崔永君 ;
张群 ;
李育辉 .
煤炭学报, 2006, (02) :237-240
[3]   等温吸附曲线方法在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 [J].
陈春琳 ;
林大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05) :679-682
[4]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J].
桑树勋 ;
朱炎铭 ;
张时音 ;
张井 ;
唐家祥 .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13-15+205
[5]   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J].
曹成润 ;
牛伟 ;
张遂安 ;
霍永忠 ;
陈秀艳 ;
孙英男 .
世界地质, 2004, (03) :266-269
[6]   孔隙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机理 [J].
何学秋 ;
聂百胜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 (01) :3-6
[7]   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扩散机理及模式 [J].
聂百胜 ;
何学秋 ;
王恩元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06) :27-31
[8]   分形理论在煤储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J].
傅雪海 ;
秦勇 ;
薛秀谦 .
煤, 2000, (04) :1-3
[9]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收率 [J].
傅雪海 ;
秦勇 ;
叶建平 ;
唐书恒 ;
章云根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2) :19-22
[10]   煤层气运移特征的研究 [J].
吴世跃 ;
郭勇义 .
煤炭学报, 1999, (0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