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真谛——兼与张奎良先生商榷

被引:3
作者
李继武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政教室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真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8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古往今来的人不能给人本质以正确的解答,原因在于其没有理解或掌握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实践需要,马克思实际上科学地阐明了人的类本质和具体人的本质问题。对于前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相对动物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劳动方式;对于后者,马克思认为具体人(个人、群体)的本质是相对于具体人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其真谛蕴含着马克思基于不同实践需要而对人本质进行的这种双重定位。脱离实践定位事物本质的理论和方法,就容易导致对人、具体人界定不清,使其对人本质的理解与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也无法回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真谛。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 [J].
张奎良 .
哲学动态, 2011, (08) :5-11
[2]   论实践视野中的人本质定位 [J].
李继武 .
齐鲁学刊, 2008, (03) :68-74
[3]   事物本质的实践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 [J].
李继武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 (06) :35-3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8]  
列宁选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