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13
作者
孙志高 [1 ]
黄泉智 [1 ]
冯杰 [2 ]
陈利平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症型; 人群分析;
D O I
10.13193/j.archtcm.2012.04.110.sunzhg.016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其不同证型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抑郁症的中医防治及建立其常见的中医证候标准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心理科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906例,进行中医临床证型的辨证分型,进而进行年龄、性别及职业的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中医证型中,心肝失调型显著多于其他类型(219例,24%,P<0.05)。30~49岁为本病高发年龄段(459例,51%,P<0.05)。青少年以阴虚火旺型为主(39例,30%,P<0.05),老年人则以气郁痰阻型最为多见(63例,31%,P<0.05)。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1∶1,P>0.05)。职业上以服务类行业人群、公务员及军人更为多见(495例,55%,P<0.05)。结论:抑郁症以心肝失调型为为主,其显著多于其它类型,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但其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中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为临床更好进行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0 / 7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五态人格、体质类型与抑郁症的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J].
杨秋莉 ;
徐蕊 ;
于迎 ;
薛崇成 .
中医杂志, 2010, 51 (07) :655-657
[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J].
于鸿飞 ;
陈宝忠 .
中医药信息, 2009, 26 (06) :128-130
[3]   舒郁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J].
陈利平 ;
吴整军 ;
王发渭 ;
段冬梅 .
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10) :1583-1584
[4]   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相关分析 [J].
郭蓉娟 ;
王嘉麟 ;
张允岭 ;
王玉来 ;
邢佳 ;
陈志刚 ;
刘琳琳 ;
欧阳帅领 ;
姜思源 .
中医杂志, 2008, (09) :828-829+847
[5]   抑郁症从心论治探讨 [J].
刘淋利 ;
吴剑浩 ;
赵丽慧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8, (03) :1-2
[6]   抑郁症中医研究回顾与展望 [J].
修丽娟 ;
杨玉兴 ;
俞珊 ;
孙大志 ;
魏品康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04) :416-421
[7]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J].
沈莉 ;
颜红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5) :43-45
[8]   浅谈抑郁症从肾论治附视频 [J].
雷英菊 ;
刘菊妍 ;
梁喆盈 .
四川中医, 2007, (08) :26-27
[9]   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思路探讨 [J].
韩晶杰 ;
烟建华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 (06) :349-350
[10]   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探讨 [J].
张丽萍 .
陕西中医, 2005, (01)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