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

被引:33
作者
冯春霞
劳绍贤
黄志新
周福生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络有限公司
[2]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3]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广州
[4] 广州
关键词
胃炎/病理生理学; 胃粘膜/病理学; 脾胃湿热; 白细胞介素-8/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免疫球蛋白A/分析; 螺杆菌感染;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3.03.003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证35例,脾虚证20例,并设无临床症状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胃粘膜组织中IL-8、TNF-α和sIgA水平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的HP感染率、胃粘膜炎症程度要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脾虚证组(P<0.05或P<0.01),而sIgA却低于脾虚证组(P<0.01);在脾胃湿热证中,HP阳性者的胃粘膜炎症程度明显重于阴性者(P<0.01),且HP阳性者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阴性者(P<0.05),而sIg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呈现一种活动性炎症改变,这可能与局部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分泌减少有关;而HP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J].
杨春波 ;
柯晓 ;
李秀娟 ;
傅肖岩 ;
祁建生 ;
杨永昇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4) :1-6
[2]   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 [J].
危北海 ;
刘晋生 ;
罗小石 ;
于凤华 ;
王广才 ;
韩纯学 ;
赵子厚 ;
金敬善 ;
赵荣莱 ;
李乾构 ;
王莒生 ;
杨天文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05) :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