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8
作者:
孙天胜
任继鑫
史建国
机构:
[1] 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移植;
细胞标记;
神经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2 [脊髓];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G)移植后在体内存活情况以及对大鼠脊髓损伤长期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OEG培养,大量增殖并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B、C组以250mm·g打击T13脊髓致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完全消失,A组在打击区中央用尖刀横行切断脊髓;D组仅做与A、B组相同节段的椎板减压,不挫伤脊髓。A、B组在脊髓远近断端距离挫伤区边缘1mm的脊髓中线上,深度分别为1.75、1.5、1.0、0.5mm处,各注入200000个OEG;C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DMEM培养液;D组不做处理。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体重变化。术后24周取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神经原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OEG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A、B、C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术后4~24周BBB运动功能评分A、B组均高于C组(P<0.01),16周以后BBB评分变化较小。HE染色A、B两组脊髓损伤区结构紊乱,纤维走行方向扭曲不一致,细胞数目较多,C组大鼠脊髓损伤段常有明显空洞存在,纤维含量少且扭曲。嗜银染色和免疫组化抗NF染色显示无论在损伤区还是损伤头、尾端,A、B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C组,但都少于相同节段的D组(P<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G大量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7+267
+26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