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70
作者
蔡志良 [1 ]
孔令新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人事处
[2]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撤点并校; 乡村教育; 成长道德风险; 教育正义; 乡村文化;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14.02.004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育面临的不公正,使乡村儿童面临的成长道德风险递增,也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荒芜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政策执行失当的问题,更是教育正义失位的表现,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乡村文的化被改造和衰亡。缓解和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除了要慎重推进撤点并校政策,还要反思教育改革乃至国家教育设计的经济主义导向,实现教育正义,更要重建乡村文化,以恢复乡村教育的生机。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 [J].
邬志辉 ;
史宁中 .
教育研究, 2011, 32 (07) :22-30
[2]   学校布局调整:追求与限度 [J].
秦玉友 ;
孙颖 .
教育研究, 2011, 32 (06) :94-101
[3]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 [J].
王海英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156-161
[4]   “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 [J].
熊春文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110-140+244
[5]  
现代性的后果.[M].(英) 吉登斯 (Giddens;A.)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6]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M].金生鈜;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7]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M].刘铁芳;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8]  
村落中的“国家”.[M].李书磊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