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氮素流失规律初探

被引:19
作者
韩建刚 [1 ]
李占斌 [2 ,3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地利用; 硝态氮; 铵态氮; 径流;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1.02.01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紫色土丘陵区3个土地利用类型各异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了20场自然降雨侵蚀下径流氮素的流失过程,旨在为流域尺度养分流失预测模型的发展与校正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次降雨过程中硝态氮的流失浓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峰值流量处浓度一般达到最低;此后,随着流量的减小,硝态氮的流失浓度又呈现增加趋势。铵态氮流失过程表现为波浪形变化,径流初期其流失浓度一般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硝态氮是紫色土小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其占到径流无机氮流失的50%97%。单一农田土地利用将导致流域氮素径流流失明显增加,但完全经济林利用类型却易于引起土壤铵态氮的大量流失;相比较而言,流域景观的多样化与综合化对氮素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氮素流失过程对流域面积从1.1→2.0→10.8hm2的递变无明显响应。减少或少量多次适时施用硝态氮肥是控制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过程氮素流失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文过程对农业小流域氮素迁移的影响 [J].
魏林宏 ;
张斌 ;
程训强 .
水利学报, 2007, (09) :1145-1150
[2]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收支探析 [J].
朱波 ;
彭奎 ;
谢红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1) :108-111
[3]   四川丘陵区常规耕作制下紫色土径流发生特征及其表面流数值模拟 [J].
刘刚才 ;
林三益 ;
刘淑珍 .
水利学报, 2002, (12) :101-108
[4]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J].
傅伯杰 ;
马克明 ;
周华峰 ;
陈利顶 .
科学通报, 1998, (22) :2444-2448
[5]   广东省东江流域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研究 [J].
李定强 ;
王继增 ;
万洪富 ;
邓南荣 ;
刘平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3)
[6]   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 [J].
蔡强国 ;
吴淑安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2) :4-11+38
[7]  
Effects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n nitrogen loss in purple soil[J] . Haiyan Jia,Alin Lei,Junshan Lei,Min Ye,Jingzhu Zhao.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2007 (1)
[8]   Nutrient loss from an agricultural catchment and landscape Modeling in southeast China [J].
Cao, W ;
Hong, H ;
Yue, S ;
Ding, Y ;
Zhang, Y .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3, 71 (04) :761-767
[9]  
A hydro-chemical study of a mountainous watershed: the Ganga, India[J] . C.K. Jain.Water Research . 2002 (5)
[10]   Suspended soil as a source of potentially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urface runoff waters from clay soils [J].
Uusitalo, R ;
Yli-Halla, M ;
Turtola, E .
WATER RESEARCH, 2000, 34 (09) :2477-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