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与协调:农地制度变革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被引:6
作者
刘传玉
机构
[1] 临沂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效率与公平; 起点公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与协调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两田制"、"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股份制"等不同农地模式是家庭承包制下不同地区对农地使用效率与公平的响应与权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引起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农地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应坚持"新增人口生来拥有一份所属社区集体土地的权利"这一起点公平为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 [J].
田传浩 ;
贾生华 .
经济研究, 2004, (01) :112-119
[2]   “生不增、死不减”农地模式能兼顾公平吗——以贵州省调查数据为例 [J].
范建国 ;
李平 ;
陈志钢 .
农业技术经济, 2012, (06) :36-46
[3]  
贵州湄潭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4年的效果与启示[J]. 刘守英,邵夏珍.  中国乡村发现. 2012(04)
[4]  
我国农地制度安排与经济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原始积累问题[M]. 甘肃民族出版社 , 孙国峰, 2006
[5]   平度市“两田制”改革试验及其初步效应 [J].
魏景瑞 ;
邹书良 .
中国农村经济, 1992, (07) :32-36
[6]   为什么提倡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耕地承包办法? [J].
陈锡文 .
中国改革, 1994, (01) :52-54
[7]   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地制度创新 [J].
骆友生 ;
张红宇 .
经济研究, 1995, (01) :69-80
[8]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