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分析框架的建构和经验实证的描述

被引:76
作者
郑永流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邮编:
关键词
法的有效性; 有效的法; 法的实效; 法的失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3 [法的起源与本质];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的有效性有社会学、伦理学和法律教义学三个理解维度,它们各自关注实际效果、内容正确和形式合理。三种视角下的法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对应着民间法、自然法和国家法,但在经验层面上,各类法并非仅是国家法的实际效果均不佳。当前各种法的“实效性危机”,源于民众对支撑着它们的权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认同,而权威的失落,根本上在于中国正如火如茶进行的应激型现代化运动。要完成向现代性的转变同时又依赖秩序的力量,对规范类型的选择和倚重,与各种社会组织在现代化运动中的作用相关,积极行为的国家的不可替代性,确定了国家法这种正式制度安排的正当性和中心地位。要消除国家法及其他法的实效短缺之困,主要取决于现代性的实现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4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监督机制 [J].
徐志群 .
中国法学, 1999, (03) :90-97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 [J].
朱庆芳 .
社会学研究, 1997, (05) :121-124
[3]   我国农村村委会法律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J].
詹成付 .
乡镇论坛, 1995, (08) :7-7
[4]   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 [J].
李成贵 .
管理世界, 1994, (05) :184-191+220
[5]   当代农村宗族的发展现状和前途选择 [J].
钱杭 .
战略与管理, 1994, (01) :86-90
[6]  
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M].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郑永流等[著], 2004
[7]  
道德中国[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刘智峰主编, 1999
[8]  
中国单位制度[M].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周翼虎, 1999
[9]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荷)阿诺德·赫特杰主编, 1998
[10]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德)沃尔夫冈·查普夫(WolfgangZapf)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