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驼峰河段的形成机理

被引:13
作者
陈建国 [1 ,2 ]
周文浩 [3 ]
孙平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2]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驼峰河段; 次生冲积扇; 机械挖泥; 加固堤防;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0.08.006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黄河下游东坝头至艾山河段,河道泄洪能力小于其上下游河道,被称为"驼峰"河段,其峰顶在高村-孙口一带。本文分析了"驼峰"河段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泥沙运动的模式;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驼峰"河段的淤积及向下游延伸的不可避免性;并提出了机械挖泥与人工放淤相结合,加固大堤和滩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921 / 9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Ⅰ)——理论与模型 [J].
胡春宏 ;
陈绪坚 ;
陈建国 ;
郭庆超 .
水利学报, 2010, 41 (03) :253-263
[2]   塑造和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措施研究 [J].
胡春宏 ;
郭庆超 ;
陈建国 ;
陈绪坚 .
水利学报, 2006, (04) :381-388
[3]   废黄河的淤积形态和黄河下游持续淤积的主要成因 [J].
张仁 ;
谢树楠 .
泥沙研究, 1985, (03) :1-10
[4]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潘贤娣等, 2006
[5]  
黄河下游河流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叶青超等著, 1990
[6]  
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院,水利科学研究所. 黄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况 . 1978
[7]  
年度咨询及跟踪报告[2006-2007].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