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机理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建忠 [1 ,2 ]
向才富 [2 ,3 ]
庞雄奇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中心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断层; 封闭机理; 泥岩涂抹; 数值模拟; 胶结作用;
D O I
10.13247/j.cnki.jcumt.2013.04.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周口店八角寨雾迷山组碳酸盐岩露头断层密度、断层内部结构和断裂带泥质质量分数的分析,结合岩石形变三维应力数值模拟及塔中碳酸盐岩油藏岩心和薄片多期方解石交切胶结关系,揭示了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机理,提出了一种精确测定碳酸盐岩中泥质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主断层核部岩石破碎程度大,断层密度高,随着远离主断层,断层密度大体呈指数降低;围岩碳酸盐中泥质质量分数一般为10%~15%,而在断层核部位,泥质质量分数增加到30%~40%,明显增加了2~3倍,同时,随着远离断层核的部位,泥质质量分数稳定下降,说明在碳酸盐岩层系的断层中,高泥质含量仍然是断层封闭的最重要的机理之一;岩性组成及含量的不同也会导致岩石在应变形态上的差别;碳酸盐矿物特别是方解石脉多期交切、结晶现象在破碎带中广泛分布,说明胶结作用是影响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J].
付晓飞 ;
许鹏 ;
魏长柱 ;
吕延防 .
地学前缘, 2012, 19 (06) :200-212
[2]   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地区为例 [J].
庄新兵 ;
邹华耀 ;
滕长宇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 41 (03) :452-459
[3]   地应力与断层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J].
王珂 ;
戴俊生 .
石油学报, 2012, 33 (01) :74-81
[4]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J].
付晓飞 ;
郭雪 ;
朱丽旭 ;
吕延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 41 (01) :52-63
[5]   黔南碳酸盐岩地区断层周缘构造变形及封闭性 [J].
崔敏 ;
汤良杰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781-786
[7]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J].
付晓飞 ;
方德庆 ;
吕延防 ;
付广 ;
孙永河 .
地球科学, 2005, (03) :328-336
[8]   现今地应力与断层封闭效应 [J].
周新桂 ;
孙宝珊 ;
谭成轩 ;
孙宏斌 ;
郑荣植 ;
马常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127-131+12
[9]   断层开启与封闭的定量分析 [J].
童亨茂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45-50
[10]   关于地下断层封闭性的讨论——以东营凹陷为例 [J].
王志欣 ;
信荃麟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