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炮制中的成分流失

被引:23
作者
郑露露
机构
[1] 成都市药品检验所
关键词
附子; 乌头属; 生物硷; 黑顺片; 原生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附子系栽培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的子根。其性大毒,自古以来都以炮制品入药。追溯此类药材的炮制历史,最早以炮、焙、煨、炒,唐代时采用煮法,宋代始以水浸泡、漂,以后又进而辅以甘草、姜、银花、黑豆、矾、豆付、皂角等共煮、蒸。早在50年代,我国学者赵幼祥等就提出过高压加热炮制的改进意见,当时未引起重视。自60年代,日本高桥真太郎提出高压加热对乌头减毒处理的方法后,才开始引为关注。70年代,天津药材公司着手以热压法代替水漂和甘草水煮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8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