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

被引:20
作者
张三元
机构
[1]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总体性; 自由主义; 资本逻辑; 中国道路; 摆脱与超越;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7.06.001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讨论中国道路与现代性的关系以澄清两个问题为必要前提:西方语境中现代性的本真意义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真实意蕴。由于现代性问题主要是采用西方的观念,因此,只有揭示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及其后果,才能洞悉现代性的未来走向。西方现代性以市场经济为根基,以自由理性为内核,以个人主义和民主政治为向度,日益成为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宰制着现代社会,因其自身内部矛盾而呈现出一种张力。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立足点,通过对资本文明以及异化劳动、拜物教等"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悖论或二重性的揭示,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为变革现代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要旨在于终结现代性。中国道路虽然离不开西方现代性,要以其为背景和参照,但绝不是它的延伸或翻版,而是在借鉴、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在根本上,中国道路与西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不能共处一室,因为两者有着根本不同的价值指向。重构或构建中国现代性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有可能导致落入西方现代性设置的陷阱而忘掉初心。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重审现代性的问题 [J].
鉴传今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 (03) :4-7
[2]   中国如何避免西方的现代性错误 [J].
菲利普·克莱顿 ;
闫玉清 .
红旗文稿, 2013, (02) :27-30
[3]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去与现在——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D.本赛德访谈 [J].
前进社会主义者同盟 ;
聂大富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01) :14-21
[4]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J].
邹广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05) :59-66
[5]  
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N]..光明日报.2008,
[6]  
批判与解构.[M].宋伟; 著.人民出版社.2014,
[7]  
21世纪资本论.[M].皮凯蒂.中信出版社.2014,
[8]  
资本主义文化与全球问题.[M].(美) 罗宾斯 (Robbins;R.)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美) 贝尔 (Bell;D.)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0]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M].(英) 伯尔基;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