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与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状单株

被引:92
作者
冯涛 [1 ]
张红 [1 ]
陈学森 [1 ]
张艳敏 [1 ]
何天明 [1 ]
冯建荣 [1 ]
许正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生物学实验室
[2] 新疆伊犁州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形态多样性; 优异单株; 生存现状;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04
中图分类号
S661.1 [苹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新疆野苹果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和新源县交吾托海等3个种下居群果实形态多样性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香味物质、矿质元素含量等测定结果筛选出4株特异性状单株,旨在为探讨栽培苹果的起源演化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新疆野苹果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和果柄长度等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本文首次对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居群果实形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9.95~47.47g,变异系数29.71%,形状有扁圆形、近圆形、圆形和圆锥形等,果皮颜色有绿、黄、橘黄、粉红、红和深红等,具有栽培苹果的典型特征。上述结果支持“新疆野苹果可能是栽培苹果祖先种”的结论;②对巩留县莫合乡的新疆野苹果78个实生株系果肉组织Ca、Mg、Fe、Zn、Cu、Mn 6种矿质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每种矿质元素含量单株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24.2%54.0%,遗传多样性丰富,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③根据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香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高钙型、高锌型和大马酮型等4个特异性状单株;④调查发现,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苹果小吉丁虫的蔓延危害,目前伊犁野果林面积逐年减少,野苹果固有的繁育体系和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利用保存等多层次保护保存体系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270 / 32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