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空间分化与冲突

被引:43
作者
刘少杰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化; 社会空间分化; 社会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1 ;
摘要
在社会生活网络化的推动下,社会空间发生了在场空间和缺场空间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全球性、全国性和局域性不同层次的空间分化。社会空间是社会生活的感性形式,是社会成员感性实践展开的具有表象性的存在状态。面对社会空间的复杂分化,应当高度重视社会成员通过缺场交往、传递经验和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信息权力,重视网民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身份与环境而通过信息权力由缺场空间对在场空间发生的作用,认清缺场空间和在场空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冲突,并且在其中发现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积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刘少杰;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信息空间.[M].(英)马克斯·H.布瓦索(MaxH.Boisot)著;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4]  
现代性的后果.[M].(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
[5]  
纯粹理性批判.[M].[德]康德 著;蓝公武 译.商务印书馆.1960,
[6]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影响 [J].
杨有庆 ;
范建刚 .
甘肃高师学报, 2011, 16 (06) :124-127
[7]   “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 [J].
王晓磊 .
理论与现代化, 2010, (01) :49-55
[8]   《空间的生产》节译 [J].
亨利·列斐伏尔 ;
晓默 .
建筑师, 2005, (05)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