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成藏史分析

被引:20
作者
孟元林
李臣
殷秀兰
杨辉
冯文彦
齐金成
曲爱英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煤成烃; 油气藏;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测年; 拉曼光谱; 古生界;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拉曼光谱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上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 ,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 ,但成藏后被其后的燕山运动破坏 ;第二期在古近纪 ,是本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冀中坳陷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应以二次生烃区周围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为目标。图 3表 1参 14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烃类流体包裹体与成藏年代分析 [J].
赵靖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21-25
[2]   苏桥潜山油气藏烃源讨论 [J].
党振荣 ;
刘永斗 ;
王秀 ;
张锐锋 ;
刘和平 .
石油学报, 2001, (06) :18-23+6
[3]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 [J].
张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57-59+103
[4]   EASY%R模型在我国西部中生代盆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J].
魏志彬 ;
张大江 ;
许怀先 ;
王峰 ;
张家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43-46+110
[5]   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研究中的应用 [J].
柳少波 ;
顾家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29-33+98
[6]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J].
汪集 .
地学前缘, 1996, (03) :97-99+101-104
[7]   文留煤成气藏的发现及其对华北盆地找气的意义 [J].
朱家蔚 ;
戚厚发 ;
廖永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1) :4-12
[8]  
华北地区煤系烃源层油气生成·运移·评价[M]. 科学出版社 , 秦建中等著, 2000
[9]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翟光明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