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7 条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52
作者:
马蓉蓉
[1
,2
]
黄雨晗
[2
]
周伟
[2
,3
,4
]
周际
[5
,3
]
白中科
[2
,3
,4
]
官炎俊
[2
]
郑连福
[6
]
詹培元
[6
]
杨正
[6
]
张艳
[6
]
机构:
[1]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3]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4] 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5]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青海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祁连山;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
工程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实施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现阶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机制及启示等方面,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以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祁连山为例,以生态地位、退化现象及成因为切入点,结合已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结了典型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提供模式示范。祁连山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干预、传统发展理念制约及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等。典型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已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各个方面,但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有机整合各项措施,使生态系统成为"生命共同体"仍是未来探索的科学问题。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还需完善以下内容:加强基础调研与科技创新;加强统一规划与协同管理;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由"开刀治病"工程治理向"健康管理"自然恢复逐步引导的生态修复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8990 / 899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