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和分娩期不同状况下羊膜腔内细菌状况,从而为母婴感染的防治提供对策。方法随机对不同原因进行剖宫产的患者,用无菌方法于术中取羊水10 ml,行细菌培养,对细菌进行鉴定并作药物敏感试验。所有病例术前、术中未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前孕产状况分为3组:胎膜早破组34例,试产组(无胎膜早破)34例,待产组(无胎膜早破)27例。对3组的细菌阳性率,细菌种类及分布,以及细菌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状况下羊膜腔内细菌培养阳性率:胎膜早破组61.8%(21/34),试产组52.9%(18/34),待产组11.1%(3/27),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P=0.000),提示破膜和试产是细菌感染的重要诱因;胎膜早破组与胎膜完整试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1,P=0.462)。不同状况下羊膜腔内细菌种属和分布情况:最多见为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胎膜早破组与胎膜完整试产组细菌种类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P=0.535)。胎膜早破组与试产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细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经阴道上行至羊膜腔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各种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衍生物、克林霉素、奎奴普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等对多种细菌敏感;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对多种细菌耐药。结论经阴道上行至羊膜腔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对胎膜早破患者、对试产后手术患者应使用敏感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术中冲洗宫腔和切口、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