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长广地区龙潭组(P1~2l)砂体有广泛油气显示,并能流出一定量原油,但砂体经历了强烈的成岩改造,十分致密,是至今未获具经济价值油流的主要原因。为全面评价龙潭组储层,从中寻找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可能性,系统研究了龙潭组砂体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本文应用80年代发展起来的成岩体系中有机-无机相互反应的新理论,建立了龙潭组砂体的成岩模式,探索性地恢复了龙潭组砂体的孔隙演化史、成油高峰期砂体孔隙度和可保存孔隙度。提出了龙中Ⅰ段的中—粗粒以上河道砂岩最有利于孔隙保存,其性质最好,是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