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型波在“断脑”猫皮層电圖中的优势和“睡眠中樞”存在的可能性

被引:1
作者
王雨若
林迪安娜
何德
机构
[1] 洛阳医学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理系
[3]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理系 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组
[4] 北京
[5] 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组
关键词
奴佛卡因; 脊髓; 初期效应; 电波; 同步化; 快波; 普鲁卡因; 脑; 电磁波; 脑电活动; 动物脑; 睡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Bremer(1935)对睡眠的电生理学作出了一項重要的貢献。他将猫的中脑在动眼神經核下緣切断,然后在原位观察断面以上的脑組織的电活动。这一制备的皮層电圖是高度同步化的,具有典型的高电压、不規則的慢波,在这基础上重叠着每秒8—15周的波丛,它們的振幅作周期性的消長(梭状波丛,spindle bursts):Bremer指出,这种“断大脑”(cerveau isolé)制备的皮層电圖和在正常睡眠或在巴比吐盐麻醉下所得的颇为形似。因此,根据这些实驗,他提出了一个合乎邏輯的結論,卽:睡眠出现于断面以上的脑組織是截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50
页数:2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