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43
作者
赵波
机构
[1]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现实困境; 理论依据; 利益补偿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粮食主产区建设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简要阐述了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导向意义,运用对比分析法对粮食主产区的现状做了剖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各种矛盾约束加剧,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粮食生产能力差异明显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包袱沉重等。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要突破困境,必须在借鉴经济外部性理论,特别是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与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其中,包括健全与完善国家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安全基金制度、种粮直接补贴政策、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和金融支持机制等。构建与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调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步骤和保障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建立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 [J].
蒋和平 ;
吴桢培 .
中国发展观察, 2009, (12) :24-25
[3]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J].
王国敏 .
理论与改革, 2009, (05) :64-67
[4]   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选择 [J].
邵彦敏 ;
杨印生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2) :19-24
[5]   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 [J].
马文杰 ;
冯中朝 .
经济纵横, 2007, (21)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