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及启示

被引:1
作者
张晗
机构
[1]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土地流转; 进程; 启示;
D O I
10.16154/j.cnki.cn22-1025/c.2017.05.009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演变的分界线。改革开放前的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零星流转和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禁止流转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又可分为土地流转的探索、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流转的规范和土地流转的创新四个阶段。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纵向的梳理,可以得出不同时期民族地区土地流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益的启示,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否尊重群众意愿是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141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业六十条”的修订与人民公社的制度变迁 [J].
辛逸 .
中共党史研究, 2012, (07) :39-52
[2]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探讨 [J].
侯微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3 (03) :49-52
[3]   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50周年 [J].
郑有贵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05) :6-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浅析 [J].
窦玉珍 .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87, (01) :34-39
[5]  
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张晗.吉林大学.2015, 05
[6]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M].刘卫柏;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