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絮凝沉降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林以安,唐仁友,李炎,董恒霖,关许为,陈英祖
机构
[1] 国家海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
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絮凝沉降,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区生源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与悬浮物质絮凝沉降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及水-颗粒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导致C、N、P等生源元素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和物相转移,从而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组分、性质及介质成分,影响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夏季出现与logSPM呈正相关,PON、POC、PP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与logSPM呈负相关。颗粒物从河流向海方向运移过程中在盐度0.1~2.0出现絮凝速度的峰值区和在底层盐度2~11形成巨形网状絮凝团和高浊度区,并且在这两段盐度区间分别均出现C/N的峰值(亦即CEC的低谷区).说明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控制长江口区颗粒物絮凝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