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的降水廓线差异分析

被引:12
作者
刘奇 [1 ]
傅云飞 [1 ]
刘国胜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气象系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 测雨雷达; 青藏高原; 降水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4 [季节性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上测雨雷达的探测结果,考察了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地区降水廓线的异同.结果表明高原深厚弱对流降水为高原上最主要的降水类型,占降水总样本近90%,而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70%,其雨顶高度接近海拔13 km,最大降水率出现在近地面.高原与陆面(非高原地区)及洋面的降水廓线差异主要表现在:①高原上缺少陆面和洋面上的层云降水;②高原深厚对流降水云团在垂直方向上只有2层,难以从平均廓线中辨认深厚降水云团中的冰水混合层和冰晶过冷水层;③高原深厚强对流降水在垂直方向的厚度受到了"压缩",平均最大厚度约10 km,显著小于陆面及洋面地区的平均厚度;④高原深厚弱对流降水平均廓线斜率大于其他地区对流降水平均廓线斜率,表明8 km以上的降水率垂直变率大,由此将释放出更多的潜热,造成显著高于周边地区的对中高层大气的加热.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 [J].
傅云飞 ;
宇如聪 ;
徐幼平 ;
肖庆农 ;
刘国胜 .
气象学报, 2003, (04) :421-431+513
[2]   从气象卫星资料揭示的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系的日变化 [J].
陈隆勋 ;
宋玉宽 ;
刘骥平 ;
王文 .
气象学报, 1999, (05) :549-560
[3]   青藏高原上空云的初步分析 [J].
朱福康 ;
陆龙骅 ;
张清芬 .
气象, 1985, (11) :11-15
[4]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周明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
[5]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陶诗言等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6]  
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M].章基嘉等编写;.科学出版社.1988,
[7]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8]  
Radar characteristics oftropical convection observed during GATE:Meanproperties and trends over summer season..Houze R A Jr;Cheng C;.MonthlyWeather Review.1977,
[9]   Ro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mal forcing in the summer climate patterns over subtropical Asia [J].
Duan, AM ;
Wu, GX .
CLIMATE DYNAMICS, 2005, 24 (7-8) :793-807
[10]  
Heating statu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April to June and rainfall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over East Asia in midsummer.[J].Anmin Duan;Yimin Liu;Guoxiong W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