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QCT探索骨质疏松症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

被引:22
作者
黄敬
王胜林
赵亮
刘小波
曹振东
任丽杰
崔志新
机构
[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2]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CT科
关键词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QCT; 骨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应用QCT检测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 ,探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制造 60 0HQ的CT(单能 ) ,对 12个年龄段 (5年为 1段 ) 5 14名 (男 2 0 6人 ,女3 0 8人 )健康志愿者 (除外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及严重腰椎疾病者 ) ,进行L3松质骨BMD检测。结果①峰值骨密度位于 3 0岁年龄段 ,男性 (2 2 7 8± 2 7 0 )mg/cm3;女性 (2 40 9± 2 9 0 )mg/cm3。②峰值骨量过后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 (P <0 0 1) ,至 45岁年龄段时 ,男女均进入骨量减少期 :女性 5 0岁、男性5 5岁年龄段时BMD均值进入骨质疏松期。③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二 ,第一 ,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BMD均值降低 2 5SD以上。第二 ,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BMD减少 3 0 %以上可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④首次提出骨质疏松分 4级 (Ⅰ、Ⅱ、Ⅲ、Ⅳ级 )诊断标准及诊断量化表。结论 ①QCT诊断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②骨质疏松分级诊断标准 ,给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科研提供具体客观指标。③诊断量化表能帮助临床医师直接、准确、快捷的做出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断并易于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