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冷流暴雪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19
作者
刁秀广 [1 ]
孙殿光 [2 ]
符长静 [2 ]
苏添记 [2 ]
机构
[1] 山东省气象台
[2] 烟台市气象局
关键词
冷流暴雪; 海岸锋; 雷达回波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岛存在强冷平流,海面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低层大气不稳定;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冷流暴雪产生在对流层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厚度浅薄;特殊地形造成中尺度海岸锋,对暴雪的产生起到增幅作用。回波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与低层散度、0~2 km风切变和低层温度差等环境参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50和925 hPa辐合越强,0~2 km切变越大,低层温差越大,越利于回波发展。回波源地在雷达站北部渤海海峡区域;强降水时段回波呈带状分布,回波移动方向与带状长轴方向基本一致,致使降雪维持时间较长;回波强度基本在25~35 dBz之间,高度在3 km左右;径向速度图上可分析出明显的中尺度系统——海岸锋,海岸锋的摆动决定了陆地上暴雪的落区,海岸锋靠近海岸线(10 km以内)降水偏西,主要集中在半岛北部沿海的中部地区,海岸锋远离海岸线(距海岸线10~40 km)降水偏东,主要集中在半岛北部沿海的东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江西大雪天气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J].
郑婧 ;
许爱华 ;
刘波 ;
许彬 .
气象, 2010, 36 (04) :30-36
[2]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J].
牛若芸 ;
乔林 ;
陈涛 ;
孔期 ;
张亚妮 .
气象, 2009, 35 (12) :74-82
[3]   华北暴雪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比较模拟 [J].
林文实 ;
孟金平 ;
蒙伟光 ;
樊琦 ;
李江南 .
气象科学, 2009, 29 (02) :2150-2156
[4]   2005年12月3—21日山东半岛持续性暴雪特征及维持机制 [J].
周淑玲 ;
丛美环 ;
吴增茂 ;
闫淑莲 ;
杨成芳 ;
朱君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4) :444-453
[5]   干冷空气侵入在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性降雪中的作用 [J].
乔林 ;
林建 .
气象, 2008, (07) :27-33
[6]   山东半岛一次持续性强冷流降雪过程的成因分析 [J].
杨成芳 ;
李泽椿 ;
李静 ;
车军辉 .
高原气象, 2008, (02) :442-451
[7]   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 [J].
周雪松 ;
谈哲敏 .
气象, 2008, (01) :18-26
[8]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气候特征及其前兆信号 [J].
杨成芳 ;
周雪松 ;
王业宏 .
气象, 2007, (08) :76-82
[9]   山东半岛低空冷流降雪分析研究 [J].
李建华 ;
崔宜少单宝臣 .
气象, 2007, (05) :49-55+129
[10]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高松影 ;
李慧琳 ;
孙连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5)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