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多维思考

被引:5
作者
徐永红
机构
[1]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关系; 政治激励机制; 形式与实质法治; 顶层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2 [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而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又取决于一级政府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的制度环境,因此,单纯依靠财政体制改革无法充分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运行绩效。换言之,当前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与"供给困境"不仅是财政体制自身缺陷所致,GDP政治绩效考核标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困境"。所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下一步不能仅仅侧重于收入一方,必须优化以经济增长为根本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向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从事权优化配置为逻辑起点带动整个财政体制的完善,并提高法治化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J].
马万里 .
管理学刊, 2013, 26 (02) :31-36
[2]   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之维”的逻辑挑战——兼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维”联动机制改革 [J].
胡志平 ;
李慧中 .
探索与争鸣, 2012, (11) :63-66
[3]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因应:自治模式抑或命令模式 [J].
李万慧 .
改革, 2012, (05) :60-65
[4]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分析框架[J]. 保罗·克雷格,王东楠.行政法论丛. 2010(00)
[5]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 [J].
刘卓珺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2) :6-10
[6]   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 [J].
丁菊红 ;
邓可斌 .
经济研究, 2008, (07) :78-89
[7]   财政类型与现代国家构建——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 [J].
刘守刚 .
公共行政评论, 2008, (01) :169-182+201
[8]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9]   从县乡财政困难看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以西安贫困县为案例 [J].
刘尚希 ;
邢丽 .
地方财政研究, 2006, (03) :13-17
[10]   正确把握大思路 配套推进分税制——兼与“纵向分两段,横向分两块”的主张商榷 [J].
贾康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12)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