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18
作者
刘国忠 [1 ,2 ]
黄嘉宏 [1 ]
曾小团 [1 ]
农孟松 [1 ]
黄海洪 [1 ]
机构
[1] 广西气象台
[2] 广西百色市气象局
关键词
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 卫星云图; 雷达资料; 自动站雨量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暴雨发乍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聚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乍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402 / 14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一次冷涡背景下强对流不稳定条件的成因分析
    李云静
    张建春
    王捷纯
    方纯纯
    [J]. 气象, 2013, 39 (02) : 210 - 217
  • [2] 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马学款
    符娇兰
    曹殿斌
    [J]. 气象, 2012, 38 (07) : 795 - 803
  • [3] 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
    杨晓霞
    吴炜
    万明波
    孙长征
    王文青
    刁秀广
    [J]. 气象, 2012, 38 (07) : 868 - 876
  • [4] 西北地区东部两次典型大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梁生俊
    马晓华
    [J]. 气象, 2012, 38 (07) : 804 - 813
  • [5] 洪泽湖地区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陈翔
    彭丽霞
    高文亮
    许波
    赵畅
    汤如茂
    [J]. 气象, 2011, 37 (09) : 1118 - 1125
  • [6]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气旋识别产品的统计分析
    冯晋勤
    汤达章
    俞小鼎
    张红梅
    陈秋萍
    [J]. 气象, 2010, 36 (08) : 47 - 52
  • [7] 一次多种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李向红
    唐熠
    郑传新
    李垂军
    [J]. 气象, 2010, 36 (08) : 61 - 71
  • [8] 2008年8月末湖北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张端禹
    王明欢
    陈波
    [J]. 气象, 2010, 36 (02) : 48 - 53
  • [9] 云南楚雄特大滑坡泥石流气象成因
    余峙丹
    张辉
    郭荣芬
    [J]. 气象科技, 2010, 38 (01) : 136 - 140
  • [10] 2008年初南疆持续性降雪天气过程水汽条件分析
    张俊岚
    刘勇达
    杨柳
    罗继
    [J]. 气象, 2009, 35 (11) : 55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