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根瘤Frankia菌的分离和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5
作者
何新华
陈力耕
柴春燕
何水平
机构
[1] 浙江大学园艺系
[2] 慈溪市杨梅研究所
[3] 浙江大学园艺系 浙江杭州
[4] 广西大学园艺系
[5] 广西南宁
[6] 浙江杭州
[7] 浙江慈溪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杨梅; 弗兰克氏菌; 分离; 培养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9.1 [细菌纲];
学科分类号
071005 ; 100705 ;
摘要
从荸荠种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个内生菌株,经显微镜检查、回接、固氮活性测定、革兰氏染色检测,证实这3个内生菌为3个Frankiasp.,分别命名为Mpc11、Mpc12、Mpa11,并对这3个分离株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pc11、Mpc12、Mpa113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分别为691nmol乙烯/mg蛋白.h、689nmol乙烯/mg蛋白.h和1039nmol乙烯/mg蛋白.h。适宜于在BAP(有氮)固体培养基、BM+NZ和FMS液体培养基上生长。且分别以葡萄糖、丙酮酸钠(含量均为1g/L)、吐温-20(含量为1mL/L)为唯一碳源或分别以酪蛋白水解物、酵母抽提物(含量均为0.5g/L)为唯一氮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利用丙酸钠,但利用率低;且均不能利用尿素。Mpc11和Mpa11分离株适宜于在pH5.5~6.5范围内生长,pH7.0以上则菌体生长受到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固氮之光.[M].洪国藩;宋鸿遇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固氮生物学.[M].曾 定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3]  
生物固氮.[M].陈因等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放线菌共生固氮的研究 [J].
丁鉴 ;
张忠泽 .
微生物学杂志, 1999, (01) :27-33
[5]   弗兰克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王晨光 ;
宋尚直 ;
阮继生 .
微生物学报, 1993, 33 (04) :297-303+319
[6]   Frankia菌的形态图谱 [J].
丁鉴 ;
黄雅丽 ;
张忠泽 ;
苏凤岩 ;
徐卿德 ;
李维光 .
微生物学杂志, 1989, (03) :1-2+81
[7]  
Growth kinetics and nitrogenase induction in Frankia sp. HFPArI 3 grown in batch culture.[J].Marcia A. Murry;Mark S. Fontaine;John G. Torrey.Plant and Soil.1984, 1
[8]  
A modified sucrose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for the isolation of frankiae from actinorhizal root nodules and soil samples.[J].Dwight Baker;David O'Keefe.Plant and Soil.1984, 1
[9]   A COMPARIS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VARIOUS CARBON AND NITROGEN-SOURCES AND VITAMINS IN SOME FRANKIA ISOLATES [J].
SHIPTON, WA ;
BURGGRAAF, AJP .
PLANT AND SOIL, 1982, 69 (02) :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