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为什么要从部分行业、部分领域退出?在退出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哪些难题?我们怎样才能退得从容不迫、有章有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退,是进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们乐于并且习惯于谈论关于“进”的话题,所以当关于“退出”这一话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总会使我们产生出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矛盾。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国有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就如同当年国有经济全面的“进”一样,今天国有经济从部分领域有选择地退出,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进程。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能否顺利、平稳地从部分行业中退出,已成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