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珠江三角洲一次典型复合型污染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52
作者:
邓涛
[1
]
吴兑
[1
]
邓雪娇
[1
]
谭浩波
[1
]
李菲
[1
]
郑君瑜
[2
]
廖碧婷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2]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复合型污染;
CMAQ;
光化学烟雾;
灰霾;
能见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M5-CAMQ-SMOKE),模拟珠江三角洲一次典型的复合型污染过程,研究O3、NOx及能见度等的时空变化,分析各种气溶胶的质量比例以及对消光的贡献.从模拟结果来看,模式系统能很好的模拟此次过程中光化学烟雾标识物的时空分布,以及灰霾的发生、减弱再到进一步加剧的过程.PM2.5占PM10的质量浓度份额平均为79.8%.爱根核和积聚核的数浓度比巨核数浓度平均高3~4个数量级.在气溶胶质量权重中,硫酸盐所占的比重最高,占PM2.5权重达到31%,元素碳为21%,有机碳为14%,铵盐为7.2%,硝酸盐为2%.在平均相对湿度下,二次气溶胶对消光的贡献超过50%,而在高相对湿度的情况下,二次气溶胶对消光的贡献超过70%.可见此次珠江三角洲地区能见度恶化主要是由各种化学过程生成的细粒子引起.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