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

被引:53
作者
李明辉
何风华
刘云
潘存德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3]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
[4] 北京
[5] 乌鲁木齐
关键词
天山云杉; 空间格局; Ripley’s K系数法; 种群; 聚集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是天山林区的重要针叶林。研究调查了两块分别代表天山云杉不同演替阶段的标准地,应用Ripley’s K系数法研究了天山云杉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是聚集型种群,天山云杉活立木、枯死木、天山桦(Betula tianschanica Rupr.)和天山柳(Salix tianschanica Rgl.)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型;天山云杉枯死木的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活立木的聚集强度;天山桦和天山柳的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枯死木的聚集强度;天山桦和天山柳的空间格局随种群所处的演替阶段不同而不同,增长型种群在所有尺度上其空间格局都为聚集型,在大于70 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格局,而天山云杉成熟林中的天山桦和天山柳只在小尺度(0~4 0 m)上表现为聚集。随着天山云杉的生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小,聚集半径不断增大。从5 0 a以下天山云杉到5 0~10 0 a的天山云杉其聚集强度急速减小,这有利于天山云杉幼树获得足够的资源,是天山云杉幼树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15 0 a以上天山云杉的聚集强度增加,这是由于天山云杉生长到15 0 a左右时开始出现成熟后死亡,形成林窗有利于天山云杉林的更新。研究还对Ripley’s K系数法和频次检验法进行了比较,Ripley’s K系数法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的种群空间格局,且不受样方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00 / 10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芦芽山华北落叶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J].
张金屯 ;
孟东平 .
生态学报, 2004, (01) :35-40
[2]   热带森林乔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研究方法的比较 [J].
王峥峰 ;
安树青 ;
朱学雷 ;
杨小波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17-22
[3]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J].
张金屯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4) :57-62
[5]   长白山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格局的模拟分析 [J].
侯向阳 ;
韩进轩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3) :47-54
[6]   乌苏林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J].
张新时 ;
张瑛山 .
新疆农业科学, 1963, (01) :29-35
[7]  
中国大兴安岭森林[M]. - 科学出版社 , 徐化成著, 1998
[8]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 - 科学出版社 , 彭少麟著, 1996
[9]  
数学生态学[M]. - 科学出版社 , (加)皮 洛(Pielou,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