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及转化分析——以贵州毕节地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李雪冬
[1
,2
]
杨广斌
[1
,2
]
张旭亚
[3
]
李冰
[4
]
王茂阳
[1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贵州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
[3]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4] 延边大学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转化;
喀斯特山区;
面向对象分类;
贵州毕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P208.2 [];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304 ;
120405 ;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格局与转化特征,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和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毕节地区2000年和2010年生态系统类型进行提取,并对生态系统构成、格局和转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生态系统构成和格局看,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2.65%和42.51%;2000和2010年该区均具有较高的斑块数和较小的平均斑块面积,说明该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2010年斑块总数较2000有所减少,表明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得到改善,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化;2010年旱地斑块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减少,针叶林、草地则增加,显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有所成效;旱地和针叶林的聚集度都增加,表明二者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从生态系统转化特征看,2000-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间转化总面积为1 298.25km2,面积明显减少的是旱地和水田,明显增加的主要为林地、草地,土地面积转移矩阵显示旱地主要向林地、草地转化;受旱地面积较大影响,毕节、黔西、大方的面积变化和生态系统转化剧烈程度都较大,8个县(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互转化强度值均为正值,可见生态系统覆被类型均向着较好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