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两种生态补偿模式效应对比分析

被引:12
作者
韩鹏 [1 ,2 ]
黄河清 [1 ]
甄霖 [1 ]
姜鲁光 [1 ]
李芬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 受偿意愿;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存在着针对土地和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生态补偿模式。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农牧户家庭生计的影响和农牧户接受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模式使农牧户畜牧种植规模明显减少,且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动力转移、促使产品生产转向市场销售以增加家庭收入等。这种模式虽然在以规模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总体上具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功能。另外,劳动力非农化的变化趋势表明,只有对农牧户的生态补偿持续进行一段时期,方可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得到显著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838 / 8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柯水发.北京林业大学.2007, 03
[2]  
基于3S技术的锡林郭勒草原时空动态研究.[D].刘桂香.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04
[3]  
Land Degradation Land degradation:Development andB reakdown of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Barrow;.C 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  
现代生态学讲座.[M].邬建国; 杨劼;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持续推进.[M].杨明洪; 著.巴蜀书社.2007,
[6]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
[7]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 [J].
李芬 ;
甄霖 ;
黄河清 ;
韩鹏 ;
刘雪林 ;
姜鲁光 ;
魏云洁 .
资源科学, 2009, 31 (04) :580-589
[8]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及补偿年限的实证分析 [J].
刘震 ;
姚顺波 .
林业经济问题, 2008, (01) :86-89
[9]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J].
王关区 .
经济研究参考, 2007, (44) :40-48
[10]   基于PRA的退耕还林农户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以宁南山区原州区、彭阳县为例 [J].
李荣 ;
米文宝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4)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