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双台风互旋与引导气流关系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包澄澜
阮均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气象系
阮均石
朱跃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气象系
朱跃建
机构
:
[1]
南京大学气象系
[2]
南京气象学院
来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
1985年
/ 06期
关键词
:
双台风;
中心间距;
藤原效应;
引导气流;
操纵气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许多文献认为,在一定距离(约700—800海里)以内,双台风会发生相互旋转和相互吸引,这就是“藤原效应”,本文研究表明,在间距20°纬距以内,双台风发生明显气旋式互旋(12小时互旋角Δθ≥+10°)的仅占总数的30.3%,而且东台风处于西台风的东北象限时,发生明显互旋的机率要比东南象限大,这表明环境流场的引导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对13个双台风47时次资料,计算了藤原效应和环境流场引导作用引起的双台风互旋角速度,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双台风中心间距在7°纬距以内时,藤原效应起主要作用,7°—15°纬距时,环境流场引导气流起主要作用,间距15°纬距以上时,不适用藤原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7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双台风相互作用及对它们移动的影响
王作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王作述
傅秀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傅秀琴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大气科学 ,
1983,
(03)
: 269
-
276
[2]
一次双台风路径特征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包澄澜
[J].
气象学报,
1981,
(03)
: 378
-
384
[3]
6413~6414号双台风互旋和“合併”的分析
董克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董克勤
[J].
气象学报,
1981,
(03)
: 361
-
370
[4]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一种分析
吴中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台风研究所
吴中海
[J].
大气科学,
1981,
(01)
: 32
-
42
[5]
热带天气学[M]. - 科学出版社 , 包澄澜 编著, 1980
[6]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 科学出版社 , 陈联寿, 1979
[7]
The motion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J] . B. Haurwitz.Archiv für Meteorologie, Geophysik und Bioklimatologie Serie A . 1951 (1)
←
1
→
共 7 条
[1]
双台风相互作用及对它们移动的影响
王作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王作述
傅秀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傅秀琴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大气科学 ,
1983,
(03)
: 269
-
276
[2]
一次双台风路径特征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包澄澜
[J].
气象学报,
1981,
(03)
: 378
-
384
[3]
6413~6414号双台风互旋和“合併”的分析
董克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董克勤
[J].
气象学报,
1981,
(03)
: 361
-
370
[4]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一种分析
吴中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台风研究所
吴中海
[J].
大气科学,
1981,
(01)
: 32
-
42
[5]
热带天气学[M]. - 科学出版社 , 包澄澜 编著, 1980
[6]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 科学出版社 , 陈联寿, 1979
[7]
The motion of binary tropical cyclones[J] . B. Haurwitz.Archiv für Meteorologie, Geophysik und Bioklimatologie Serie A . 1951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