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耕法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刘绪军 [1 ]
荣建东 [2 ]
机构
[1]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2]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齐齐哈尔实验站
关键词
黑土区; 耕作法; 土壤结构; 深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深松耕法具有改良耕层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渗与防蚀抗旱、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深松耕法3 a后0~20 cm耕层范围内>0.25mm的水稳性团粒含量达到59.5%,分别比试验前和对照(平翻耕法)增加了7.5%和9.8%;而对照区水稳性团粒含量为49.7%,比试验前减少了2.3%。在降雨375.2 mm情况下,深松区贮水深度为110 cm,而未深松区贮水深度只有60 cm。深松耕法区的玉米和小麦比平翻耕法提早5~7 d成熟,大豆提早4~5 d成熟;而作物的株高、径粗及百(千)粒重等性状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作物产量玉米一般增产24%,小麦一般增产15.4%,大豆一般增产5.5%。建议对该措施在黑土区大力推广应用并深入研究,确保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体系及效益研究 [J].
石长金 ;
陈礼耕 ;
李家旺 ;
谭玉田 ;
王自友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5, (04) :290-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