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社会学研究:缘起、表征及趋向

被引:12
作者
张成岗 [1 ,2 ]
李晓萌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2]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技术社会学; 学科史; 科技与社会; 人工智能; 未来趋向;
D O I
10.16524/j.45-1002.2021.03.008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肇兴于工业社会理论反思的技术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早,但学科化建设共识度依旧较低,就社会学研究领域而言,仍处于学科建制的探索和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技术研究的经验转向,区分于以技术决定论为硬核的研究纲领,新技术社会学研究开始兴起,其中建构主义、技术系统论、行动者网络理论逐步构成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构架及研究纲领。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科技对社会结构及治理体系的重塑正在引领技术社会学研究新趋向,相互建构论构架下的技术社会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统计分析,对中国技术社会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未来趋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技术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特色愈发明显,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技术日益成熟;总体研究趋势经历从早期的技术哲思,学科政策引导,到研究主题多元化,从理论研究向本土化经验研究的转化。通过对已有学术进路及研究视角的系统分析和洞察,有助于预测未来技术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和研究态势,从而推动技术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体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人工智能赋值国家治理:方法、视角与维度 [J].
刘俊祥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1, (01) :96-103
[2]   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 [J].
邱泽奇 .
社会发展研究, 2018, 5 (04) :2-26+242
[3]   “机器焦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主要社会学议题 [J].
萧子扬 ;
马恩泽 .
大数据时代, 2018, (08) :34-39
[4]   区块链时代:技术发展、社会变革及风险挑战 [J].
张成岗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 (12) :33-43
[5]   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与技术治理的社会选择 [J].
邱泽奇 .
探索与争鸣, 2018, (05) :26-28
[6]   社会学与技术研究 [J].
鲁迪·沃尔梯 ;
马惠娣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2, (S1) :53-56
[7]   关于技术社会学的研究及其导向 [J].
关士续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8, (05) :23-28+22
[8]  
销声匿迹[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玛丽·L.格雷, 2020
[9]  
技术的本质[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 阿瑟, 2014
[10]  
自主性技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温纳 (Winn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