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桥——兼评广西贺州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项目建设

被引:9
作者
郑威
机构
[1] 贺州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6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6 ; 0601 ; 060107 ;
摘要
生态博物馆以本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它的的三个要素是:生活的区域性、民族文化遗产和与项目相联系的居民。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整个社区鲜活的整体文化及其动态发展。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利用所保护的民族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使当地居民在旅游中受益,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可以更好地解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族群认同的意识,提升文化的自我传承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方感觉、力量感觉和特性感觉:菲律宾普里兰桑·艾西多·拉博拉多生态博物馆实践 [J].
埃里克·巴博·罗如杜 ;
张晋平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77-79
[2]   广西生态博物馆建设探索与规划 [J].
容小宁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46-47
[3]   生态博物馆和可持续发展 [J].
雨果·戴瓦兰 ;
张晋平 .
中国博物馆, 2005, (03) :31-32
[4]   生态旅游的伦理意蕴 [J].
冯庆旭 .
思想战线, 2003, (04) :73-75+138
[5]   论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遗产保护 [J].
周真刚 ;
胡朝相 .
贵州民族研究, 2002, (02) :95-101
[6]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J].
万绪才 ;
朱应皋 ;
丁敏 .
旅游学刊, 2002, (02) :68-72
[7]  
旅游人类学[M]. - 民族出版社 , 彭兆荣著, 2004
[8]  
文化与图像[M].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潘年英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