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的中国泥石流研究

被引:66
作者
杜榕桓
李鸿琏
唐邦兴
章书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成都
[4] 兰州
[5] 东川
关键词
泥石流; 三十年; 中国;
D O I
10.13577/j.jnd.1995.0111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泥石流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作者们工作的心得体会,就我国30年来的泥石流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并针对国情和灾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期的初步划分 [J].
史正涛 ;
张林源 ;
杜榕桓 .
自然灾害学报, 1994, (02) :97-104
[2]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模型实验预测法 [J].
刘希林 ;
唐川 ;
陈明 ;
张松林 .
自然灾害学报, 1993, (03) :67-73
[3]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流域背景预测法 [J].
刘希林 ;
唐川 ;
朱静 ;
张松林 .
自然灾害学报, 1992, (03) :56-67
[4]   泥石流研究 [J].
唐邦兴 ;
章书成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2, (02) :119-123
[5]   东川泥石流站开放以来的回顾与展望 [J].
杜榕桓 ;
康志成 .
山地研究, 1991, (03) :137-142
[6]   泥石流研究述评 [J].
章书成 .
力学进展, 1989, (03) :365-375
[7]   西藏古乡地区的冰川泥石流 [J].
施雅风 ;
杨宗辉 ;
谢自楚 ;
杜榕桓 .
科学通报, 1964, (06) :542-544
[8]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M].杜榕桓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4,
[9]  
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论文集.[M].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91,
[10]  
泥石流防治理论与实践.[M].沈寿长;谭炳炎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