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时代的城市街道 从基础设施到活力网络

被引:10
作者
许凯 [1 ,2 ]
孙彤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尤根建筑
关键词
城市街道; 基础设施; 城市活力; 城市形态; 街道形态; 城市设计;
D O I
10.13717/j.cnki.ta.2016.02.010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23 ; 082303 ;
摘要
街道同时具有基础设施和社会属性,文章通过梳理街道在城市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机动车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街道的双重属性是可以调和的,其核心是寻找以城市活力注入为目标的街道模式语言。传统的基于"主干性"与道路分级理论的研究和规划框架,面临着来自于系统学、分形学、拓扑学的挑战和补充,从而向本体拓展、目标转变、方法革新和途径转变四方面发展。基于此,文章认为以活力注入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应在三个层面("线"、"点"、"面")上展开,并对相应实践案例进行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Remaking the City Street Grid:A Model for Urban and Suburban Development. Grammenos,Fanis. . 2015
  • [2] Montreal’s Indoor City-35 years of development. Pieter Sijpkes.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ound Space1997 . 1997
  • [3] Canada-U.S. Metropolitan Density Patterns: Zonal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1[J] . Pierre Filion,Trudi Bunting,Kathleen McSpurren,Alan Tse. &nbspUrban Geography . 2004 (1)
  • [4]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译林出版社 , (加)简·雅各布斯(JanJacobs)著, 2005
  • [5] 伟大的街道[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美) 雅各布斯, 2008
  • [6] 街道与形态[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英) 马歇尔, 2010
  • [7] 城镇平面格局分析[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英) 康泽恩 (Conzen, 2011
  • [8] “流动的城市性”推动下的当代城市空间变革
    许凯
    孙彤宇
    段翔宇
    [J]. 时代建筑, 2015, (06) : 130 - 137
  • [9] 城市肌理如何激发城市活力
    童明
    [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3) : 85 - 96
  • [10] Remaking the City Street Grid:A Model for Urban and Suburban Development. Grammenos F,Lovegrove G R.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