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

被引:61
作者
潘绥铭
黄盈盈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性社会学; 主体建构; 本土; 研究视角;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7.03.010
中图分类号
C913.14 [两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性”研究文献的梳理以及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出性社会学领域的“主体建构”思想,并分析其发展背景、逻辑、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国的本土发展空间。作者以具体的例子和分析为基础,提倡中国的性社会学研究应该:基于本土的“性”问题意识,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理论视角,解构“性”的医学化和科学化霸权,建构置身于具体的社会政治时空中的日常的、多元的、弥散的、主体切身体验的性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93+245 +24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他者”的经验和价值——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尝试 [J].
吴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6) :119-127
[2]   关于女性主义的对话 [J].
艾华 ;
李银河 .
社会学研究, 2001, (04) :118-125
[3]  
规训与惩罚[M]. - 三联书店 ,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 2003
[4]  
明清社会性爱风气[M].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吴存存著, 2000
[5]  
萨摩亚人的成年[M].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米 德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