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压实机制分析

被引:77
作者
寿建峰
张惠良
沈扬
王鑫
朱国华
斯春松
机构
[1] 中国石油集团杭州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成岩压实机制; 砂岩; 中国油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埋藏成岩作用理论认为碎屑沉积物的压实作用是由上覆岩柱的有效应力产生的,但该理论解释不了我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我国油气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碎屑岩成岩压实机制的多样性,它既有上覆岩柱引起的压实效应(静岩压实效应),也有盆地热流控制的压实效应(热压实效应)、地层流体性质影响的压实效应(流体压实效应)以及构造变形引起的压实效应(构造压实效应)。静岩压实效应、流体压实效应和热压实效应是沉积盆地中普遍的砂岩成岩作用现象;构造控制成岩作用贯穿于整个成岩过程,本文的构造活动指施加于岩石的构造变形作用,它引起的压实效应见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油气盆地物理模拟的实验结果表明静岩压实速率为0.013~0.138%/MPa,模拟温度提高,其压实速率变大。热压实效应具有深度加大,热效应压实量(或热效应压实速率)减小;以及盆地的地温梯度差距加大,热效应压实量(或热效应压实速率)增大的特点;在相同的地层温度(T)下,低地温梯度地区的砂岩孔隙度是高地温梯度地区的e0.077+0.0042×T倍。流体压实效应具有粒级越粗,其压实效应越强;以及深度变大,一定岩性储层的流体压实效应变弱,而不同粒级之间储层流体压实效应的差距变大的特点构造压实效应反映在多个方面,侧向构造挤压和基底隆升加快砂岩的压实进程,侧向构造挤压应力每增加1.0MPa,砂岩压实量平均增加0.1051%;而晚期构造推覆使下伏砂岩储层保持较高孔隙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65 / 2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石油学报, 2005, (01) :1-7+12
[2]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岩石古应力场与砂岩储层性质 [J].
寿建峰 ;
斯春松 ;
张达 .
地球学报, 2004, (04) :447-452
[3]   构造侧向挤压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寿建峰 ;
朱国华 ;
张惠良 .
沉积学报, 2003, (01) :90-95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株罗统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 [J].
寿建峰 ;
斯春松 ;
朱国华 ;
王少依 ;
皮学军 ;
李启明 .
地质论评, 2001, (03) :272-277
[5]   构造摩擦热的初步研究 [J].
邱小平 ;
吕古贤 ;
武红岭 ;
王红才 .
地球学报,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