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源30~60天振荡与华南6月旱涝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高斯
简茂球
乔云亭
机构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特征; 大气热源; 30~60d振荡; 华南; 旱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南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大气热源30~60 d振荡对华南6月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涝(旱)年对流层低层,南海至日本东南面的西北太平洋(WNP)是一个异常的低频反气旋(气旋),伴随有异常的低频热汇(热源)区,华南至日本南部存在一个异常气旋(反气旋),对应于异常的低频热源(热汇)区,华南地区低层异常辐合(辐散);平均而言,旱年华南5—6月30~60 d振荡的位相演变要比涝年的偏晚约7~11天;涝年,低频热源和气旋从南海南部北传和从西太平洋暖池区西北传,以及从140°E附近WNP的西传都十分明显,它们对华南6月降水偏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旱年南海及邻近区域的低频热源和气旋北传较涝年偏晚,WNP上低频热源的西伸不明显。前期南海低频热源推进的迟早以及热带WNP上的低频热源是否西传对华南6月的降水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期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及机理研究 [J].
陈桂兴 ;
黎伟标 ;
袁卓建 ;
温之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62-572
[2]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J].
史学丽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0, (06) :666-678
[3]   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对华南前汛期旱涝影响的诊断分析 [J].
蔡学湛 ;
王岩 ;
许金镜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2) :157-164
[4]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J].
吴志伟 ;
江志红 ;
何金海 .
大气科学 , 2006, (03) :391-401
[5]   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 I.划分日期的确定 [J].
郑彬 ;
梁建茵 ;
林爱兰 ;
李春晖 ;
谷德军 .
大气科学, 2006, (06) :1207-1216
[6]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 [J].
王慧 ;
丁一汇 ;
何金海 .
气象学报, 2005, (04) :36-48
[7]   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J].
琚建华 ;
赵尔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63-171
[8]   华南前汛期旱涝影响因子和预报方法 [J].
黄先香 ;
炎利军 ;
施能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5) :431-438
[9]   “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背景 [J].
林爱兰 ;
梁建茵 ;
李春晖 ;
谷德军 ;
郑彬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424-432
[10]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季节内变化——Ⅰ.大气热源的季节内变化 [J].
江宁波 ;
罗会邦 .
热带气象学报, 1993, (04) :29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