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及其影响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7
作者
吕心艳 [1 ]
张秀芝 [2 ]
陈锦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季风异常; 西太平洋副高; 中高纬度槽脊; 大气季节内振荡;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7.06.004
中图分类号
P425 [风];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欧洲中心(ECMWF)逐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季节转换特征 [J].
刘芸芸 ;
何金海 ;
梁建茵 ;
李春晖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2) :138-146
[2]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J].
琚建华 ;
钱诚 ;
曹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5, (02) :187-194
[3]   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何志学 ;
贺懿华 ;
熊秋芬 ;
王丽 ;
杨景勋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51-63
[4]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时的东亚大气环流特征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3) :369-380
[5]   1998年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徐国强 ;
朱乾根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09-316
[6]   1998年夏欧亚阻塞高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陈希 ;
沙文钰 ;
李妍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68-373
[7]   7月份两种东亚阻塞形势对中国主要雨带位置的不同影响 [J].
杨义文 .
气象学报, 2001, (06) :759-767
[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J].
林爱兰 .
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 1998, (02) :141-147
[9]   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98, (02) :72-84
[10]   1991年江淮持续性特大暴雨的夏季风活动分析 [J].
陆尔 ;
丁一汇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3)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