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瘠薄型黑土区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张久明 [1 ]
迟凤琴 [1 ]
宿庆瑞 [1 ]
匡恩俊 [1 ]
金梁 [1 ]
蔡姗姗 [2 ]
机构
[1] 不详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肥料工程中心
[3] 不详
[4]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不详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黑土; 土壤结构; 机械深松; 秸秆腐解;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深松和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覆盖、秸秆粉碎0~20 cm耕层混拌方式,分析深松和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秸秆添加腐解剂快速腐解后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深松和秸秆还田后土壤结构均较未深松对照(CK)明显改善,土壤三相比较试验播种前趋于合理,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较CK明显提高,田间持水量提高3.30~6.78个百分点,孔隙度提高2.90~5.63个百分点,其中秸秆粉碎耕层混拌+腐解剂处理表现最好;其次是秸秆粉碎覆盖+腐解剂。土壤硬度变化表明,收获期秸秆粉碎覆盖+腐解剂和秸秆粉碎耕层混拌+腐解剂处理土壤硬度在地表0~10 cm较CK降低74.4%和65.1%;11~20 cm土壤硬度较CK降低58.6%和56.1%;秸秆粉碎覆盖和秸秆粉碎耕层混拌处理土壤硬度在地表0~10 cm较CK降低80.3%和43.7%,11~20 cm土壤硬度分别较CK降低56.7%和15.5%。试验表明,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处理明显降低土壤硬度,改善土壤结构,腐解剂在雨水充沛时期发挥效果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免耕春小麦套种牧草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J].
毛吉贤 ;
石书兵 ;
马林 ;
朱军 ;
郭飞 ;
买买提.玉山 .
草业科学, 2009, (02) :86-90
[2]   保护性耕作对内陆河灌区春季麦田不可蚀性颗粒的影响 [J].
于爱忠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6-9
[3]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4]   作物残茬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 [J].
常旭虹 ;
赵广才 ;
张雯 ;
侯立白 ;
孟祥云 ;
袁宝龙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28-31
[5]   我国黑土的退化问题及可持续农业 [J].
陆继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53-55+67
[6]  
Long-term tillage and maize monoculture effects on a tropical Alfisol in western Nigeria. I. Crop yield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J] . R. Lal.Soil & Tillage Research . 1997 (3)
[7]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ater depletion and crop development under traditional and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southern Spain[J] . F. Moreno,F. Pelegrín,J.E. Fernández,J.M. Murillo.Soil & Tillage Research . 1997 (1)
[8]  
Let the Soil Work for Us[J] . E. T. Elliott,D. C. Coleman.Ecological Bulletins . 1988 (39)